形态描述
特征记述 雄性 体大型。左前复翅摩擦发音脉长,稍长于前胸背板最大宽度(分别为4.4 mm和4.2 ram);左前复翅腹面具非常多的摩擦发音音齿(约350音齿),排列较稀疏(中部区域每毫米约50音齿)。右前复翅镜膜大(宽3.0 mm,长3.3 mm,靠近基部强骨化的脉与镜膜端之间的距离为3.9 mm);右前复翅镜膜端向的透明区域宽(最大宽度为3.5 mm)。尾须长f长为5 mm),基部直,其余的地方弧形。下生殖板长,端部狭,深裂且强向上弯曲。外生殖器骨片长,具龙骨状的表皮内突,钳状的端半部沿中缘具齿,基半部宽(分成短的齿状的基板和大的半膜质近于中部的叶)。
雌性 大体与雄性相似,但足(除跗节外)、前复翅C脉域、尾须、下生殖板均近单色。下生殖板在侧叶刺状的端突附近具1或2额外的刺状小突。产卵器短,强向上弯,背瓣的背缘和腹瓣的端缘齿状。
体色 略为黄棕色(可能活时略为绿色)。头背面(从唇基到眼后域)有4条纵线穿过。触角基节具大点,鞭节上具狭的环纹。前胸背板背面后缘明显深棕色,前胸背板侧叶前上方、前复翅背部(透明和半透明的摩擦发音区除外)、前复翅的侧面、前复翅前缘域、前足腿节和前足胫节端部、前足胫节基部(包括听器区)、中足和后足腿节及胫节端部、中足和后足胫节及跗节、尾须(除宽的基环和狭的端环外)、下生殖板的侧叶均具棕色点。
量度(mm) 体长:♂24.0,♀25.0;带后翅长的体长:♂50.0,♀57.0;前胸背板长:♂5.7,♀5.8;前复翅长:♂38.0,♀43.0;后足腿节长:♀25.0,♀28.0;产卵器长:7.0。
雌性 大体与雄性相似,但足(除跗节外)、前复翅C脉域、尾须、下生殖板均近单色。下生殖板在侧叶刺状的端突附近具1或2额外的刺状小突。产卵器短,强向上弯,背瓣的背缘和腹瓣的端缘齿状。
体色 略为黄棕色(可能活时略为绿色)。头背面(从唇基到眼后域)有4条纵线穿过。触角基节具大点,鞭节上具狭的环纹。前胸背板背面后缘明显深棕色,前胸背板侧叶前上方、前复翅背部(透明和半透明的摩擦发音区除外)、前复翅的侧面、前复翅前缘域、前足腿节和前足胫节端部、前足胫节基部(包括听器区)、中足和后足腿节及胫节端部、中足和后足胫节及跗节、尾须(除宽的基环和狭的端环外)、下生殖板的侧叶均具棕色点。
量度(mm) 体长:♂24.0,♀25.0;带后翅长的体长:♂50.0,♀57.0;前胸背板长:♂5.7,♀5.8;前复翅长:♂38.0,♀43.0;后足腿节长:♀25.0,♀28.0;产卵器长:7.0。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观察标本 1♂,四川峨眉山,清音阁,800-1000 m,1957.Ⅵ.29,卢佑才采(IZCAS)[IOZ(E)3613431∶1♂,四川峨眉山,伏虎寺,1979.Ⅵ.12,尚进文采(IZCAS)[IOZ(E)361347]。